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编并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强制执行。它以建标[2008]102号通知为修订依据,适应新课程标准和安全保障,取代了旧版GBJ 99-86。
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最新规范如下:室内台阶宜150×300;室外台阶宽宜350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1:5。住宅公用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住宅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M(6层及以下一边设栏杆的可为0M),净空高度2M。
第0.1条 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第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应满足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并适应建筑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需要。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
条规定,普通教室、科学教室、实验室、史地、计算机、语言、美术、书法等专用教室及合班教室、图书室均应以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的光为主。BD两项,第3条规定,学校建筑应设置人工照明装置,灯管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C项,第4条规定,有条件的学校,教室宜选用无眩光灯具。
中小学校应建设在阳光充足、空气流动、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宜建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地和提供设置基础市政设施的条件。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答案】:D A项,《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第2条规定,普通教室、科学教室、实验室、史地、计算机、语言、美术、书法等专用教室及合班教室、图书室均应以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的光为主。BD两项,第3条规定,学校建筑应设置人工照明装置,灯管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
④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合班教室,前排灯不应遮挡后排学生视线,并不应产生直接眩光。
统一眩光值unifiedglareratingUGR 度量处于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睛引起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其值可按CIE统一眩光值公式计算。中小学校教室护眼灯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凡教室均应装设人工照明。教室课桌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1x,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答案】:C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第0.5条表0.5规定,教育建筑的普通教室的室内天然光照度不应低于450lx。《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第7条表7规定,学校建筑教室照明照度标准值为300lx。
教室的统一眩光值(统一眩光值是对处于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睛引起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按照统一眩光值公式计算)不宜大于19。在维持平均照度值300LX的条件下,教室照明功率密度现行值不应高于11W/㎡,有条件的地区宜低于9W/㎡。
1、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小学合适的服务半径应是0.5-0km 学校应设在居民区适中的地方,布点均匀,以利学生就近上学。学校设置一般按人口数和密度规定其服务半径,中小城镇的上学距离规定为小学≤500m,中学≤1000m。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服务半径可适当加大。
2、但是还有服务半径的要求:小学不超过500米,中学不超过1000米。
3、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 幼托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学服务半径1000米。
4、城镇学校的分布需均匀合理,学生上学步行时间小学生不超过10分钟,中学生不超过15至20分钟,小学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米,中学不超过1000米。学校应远离污染源,如电台发射塔、工厂噪音和有害气体,以及垃圾站和传染病院,教学用房噪音限制在A声级50分贝以下。
5、学校的服务半径:小学≤ 500m。用地指标16~28㎡/小学生.人 。每班学生:45人/班.小学 建筑面积:6~0 ㎡/小学生.人 小学校教室使用面积参考指标:教室轴线尺寸下限:6×1㎡ ,课桌选用1100×400mm。
1、楼梯设置的数量、宽度、位置和形式,应满足使用要求,符合安全疏散和国家防火规范要求,每幢多层建筑不得少于2座楼梯。楼梯不得采用螺旋形或扇形踏步。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度。踏步高度,小学不应大于150mm,中学不应大于160mm;踏步板外沿不宜突出踢脚板。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
2、不同类型的学校占地面积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学校占地面积在10000平方米左右。 小学校园的占地面积通常在500到3000平方米之间。 中学校园的占地面积一般在3000到20000平方米之间。 大学校园的占地面积通常超过200000平方米。
3、中小学教室标准面积是根据学生数量确定的,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2 平方米。
4、生均占地面积:分中心城区(指各设区市、县级政府所在地的老城区,人口高度密集、周边建筑已定型,学校无法扩建又不能搬迁的新城区,以下同)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两类。
5、小学建筑面积因学校规模、地区差异、设计理念等多种因素而异。通常,小学建筑面积在数千平方米至数万平方米之间。在考虑小学建筑面积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教学需求、学生人数、班级设置、运动场地、实验室等特殊设施的需求。
6、小学校用地面积包括三部分:建筑用地、绿化用地、活动场地。其中它们的标准如下:建筑容积率最大0.8,楼层数最多为三层,生均建筑面积按15平米(各种用房)估计。需要的最少土地面积应满足:学生人数*15/0(平均楼层数)/0.7(容积率)。
1、设计目标设计题目:学院图书馆,一座集学习与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坐落在学院院内的黄金地段,占地80米长,50米宽,面积恰到好处。建筑设计规格 总建筑面积:严格控制在4000平方米以内,保证空间的紧凑与高效利用。
2、建筑设计任务书的撰写,应包含项目背景、设计目标、设计要求、工程概况、进度安排和预算等内容。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由来及必要性,阐述项目的市场环境、地段价值以及可能的影响。此部分应清晰表达项目的宏观背景及意义。
3、一般情况下建筑设计任务书中需要将这样几点说明清晰,那就是项目概况、设计范围简介、设计条件、设计依据、设计要点、设计成果要求、投资控制要求、协调与配合、设计进度安排、联系方式。对于项目概况,介绍的就是经什么单位批准,批准号是什么,由什么单位对于什么项目负责。
4、以下是改写后的建筑设计任务书概要:建筑设计任务书的目标是为一所小学设计一座规模为11000平方米的18班完全小学,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功能布局。以下是主要设计内容的概述:总平面设计: 功能分区明确,包括教学楼(6500平方米)、小礼堂(1200平方米)、食堂宿舍(3000平方米)、200米跑道运动场等。
5、给你个小学校建筑设计任务书样本:小学校设计 教学阶段:二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目的: 树立功能与空间,结构与空间整体与局部的空间意识。强调单元设计与组团布局、有特殊要求的教学空间设计与组合。 培养调查研究、立论思考,探索多方案的综合设计能力。
6、设计任务书中应包括如下的设计要求(不含设计依据基础资料、设计周期等程式内容):设计成果的定性要求。包括设计内容应满足相关专业规范要求,材料设备选择,建筑类型要求,建筑风格要求,设计成果应满足目标市场的生活方式要求、市场定位要求等。设计成果和定量要求。
1、为了这个问题,跑了两家建筑书店,电话咨询了三家建筑书店,确实没有编号为“GBJ99-2003”的规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99-86》依然有效。
2、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源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项重要通知,即建标E20083102号,目标是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完善。这项工作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共同完成,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3、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第一章第三节到第十一节的规定,各类用途室内净高如下:小学教室:净高10米。中学、中师、幼师教室:净高40米。实验室:净高40米。舞蹈教室:净高50米。教学辅助用房:净高10米。办公及服务用房:净高80米。
4、解析:《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规定:教室不宜采用裸灯 。灯具距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1 .7m(阶梯地面的台班教室除外) 。中小学教室内灯具距离课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低于7m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照明光源引起的直接眩光,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照明。
5、高层建筑内部?那么是建中小学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中相关规定如下:第1条 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6、我国的国家规定中,教学楼单层高度标准依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进行设定。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室,净高要求如下:小学教室:净高为10米。 中学、中师、幼师教室:净高提升至40米。 实验室:同样为40米,确保实验操作空间的舒适度。
Copyright © 2021-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买球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